浅谈合肥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措施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流通的加剧,合肥现代物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合肥市物流业起步晚,基础薄,和周边其它城市的物流产业相比比较落后,因此如何提高合肥市的物流产业发展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并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问题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论述合肥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合肥现代物流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合肥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前言
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流通的加剧,物流业在合肥经济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虽然,合肥市物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并在近几年来得到了企业甚至是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合肥市物流产业起步较晚,物流业的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出台远远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物流产业仍将是限制合肥市经济迅猛发展的问题。
一、合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1.合肥市主要物流指标分析
从总量看:2008年,我市物流企业600户,固定资产原价28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从业人员4万人,完成增加值4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近3%,占服务业的比重为7%(上述数字不含个体户和铁路运输)。从流量看,2008年全市总货运量达到9536万吨,其中,公路7195万吨,铁路1284万吨,水运1055万吨,民航1.77万吨。从占我市货运主体的公路运输看,共有道路普货运输业户4508家(含个体户),普货运输车辆31568台、总吨位136726吨;危货运输业户26家,危险品专用车辆726台、总吨位7933.3吨吨
从增速看:纵向比较,2008年我市货运量同比增长18.6%,比2006年加快8.1个百分点;与中部省会城市横向比较,近三年来我市虽然货运总量靠后,但2006年、2007年增速居中,2008年增速第一。
表2 2006-2008年中部省会城市货运量及增幅比较
单位:万吨,%
城市名称
|
2006
|
2007
|
2008
|
|||
总量
|
增幅
|
总量
|
增幅
|
总量
|
增幅
|
|
长沙
|
12477.84
|
13.5
|
16183.73
|
29.7
|
17221.99
|
6.4
|
武汉
|
20485.76
|
6.2
|
22554.93
|
10.1
|
24347.35
|
7.9
|
郑州
|
26693
|
12.4
|
31738
|
18.9
|
37351.00
|
17.7
|
南昌
|
4792.93
|
5.3
|
5229
|
9.1
|
5490.70
|
5.0
|
太原
|
18716.8
|
5.7
|
20126.3
|
7.5
|
20960.20
|
4.1
|
合肥
|
6776.12
|
10.5
|
8037.52
|
18.6
|
9536.07
|
18.6
|
从质量看:涌现了一批发展较好的企业分立物流,如安泰物流、华泰物流等;一批机制灵活、经营规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迅捷物流、徽骆驼等;一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如中外运、宝供物流等入驻合肥经营;原来从事传统运输业务的市运输总公司、润安集团等企业,正积极变换角色,逐步加快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运输方式的转变。占地百亩以上的物流园区及货运站场12家,主要分布在大型批发市场和工业区附近。货运车辆运力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厢式、罐式、集装箱、冷藏、重型半挂牵引、大型物件等专用车辆吨位数已占据我市营运货车总吨位数的半壁江山。危货运输企业初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车辆实行了公司化经营和管理。
这说明合肥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良好,成为拉动第相关业发展的稳定因素。
2.与中东部地区主要城市物流指标的比较分析
尽管合肥物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上海、南京的物流业已具规模,与合肥同属中部地区的武汉、郑州的物流业发展水平也已领先合肥。从总体来看,合肥的现代物流业还处在初级阶段,规模还很小,物流业增加值仅相当于上海的7.6%,南京的21.3%,武汉的24.7%,郑州的18.6%;货运量仅相当于上海的9.1%,南京的34.1%,武汉的33.8%,郑州的24.7%。显然,如果不加大力度发展,合肥将可能丧失周边地区的物流市场,与发达城市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3 物流基地(园区)建设的状况
我们就从合肥物流园区的建设来看,自2004年以来建成合肥市长江批发市场物流园、合肥漕冲物流园、合肥现代物流园、合肥葛大店物流园、合肥新长江物流园、合肥市金荣物流园、合肥市摩配物流园、合肥双凤物流园区、中外运合肥物流园、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物流园、新港物流园等十多个物流园(物流基地),再包括在建的新站区工业物流园、合肥东城物流园等大型物流园区。可以看出,合肥在这几年的时间里,物流园区的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像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崛起,为合肥的产业发展奠定了有利的物流基础。
目前,合肥拥有安徽省最大的物流园区——合肥现代物流园区。该园区位于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新增规划范围内,核心功能区占地规模3.3平方公里,总投资约27.4亿元,业务涵盖合肥及周边地区物流业的口岸、货物集散中转、仓储配送、国际国内货运代理、国内外空运速递、物流信息管理及服务等多个领域。2006年2月,中外运合肥物流有限公司又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投资总额为1.6亿元、总占地面积400亩的大型国际物流园,该物流园区将经营海、陆、空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此外,以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长江批发市场、红旗建材市场、安徽国际汽车城、合肥汽配城等为代表的批发市场正在逐步转型为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但从总体上说,合肥的物流配送系统还不够完善,尚未建成布局均衡、功能互补、运转高效的现代化物流配送系统。
4.物流企业现状
合肥本地的物流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规模偏小,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的经营模式中。而在发展第三方物流方面,合肥现拥有23家大中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其中以中外运合肥物流有限公司、宝供物流公司合肥分公司、安徽迅捷物流公司等为代表的物流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从总体上看,合肥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水平还很低,缺乏有实力的大企业。
二、合肥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合肥位于安徽省中心,地处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区位特点,是沿海的腹地、内地的前沿。作为我国当前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的近邻和纵深腹地,安徽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而合肥又是承接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资本梯度转移的“近水楼台”。这种区位优势为合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优越条件。
合肥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现为全国45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206国道、312国道和合宁、合芜、合徐高速公路等数十条公路干线将合肥造就成安徽及全国公路的交通中心。铁路经蚌埠连接津沪线,经九江南连京九线,经阜阳北连京九线,经芜湖连接皖赣闽线。沪汉蓉快速铁路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合肥的全国重要铁路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合肥航空开通20多条直达航线辐射全国各地,国际航线已远达日本、俄罗斯、印度及东南亚诸国,并且在“十一五”期间将完成合肥新桥机场的迁建和升级。合肥内河航运经巢湖入长江通达全国。一个以合肥为中心,以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和航空为主要手段的综合运输网络已经基本形成。这种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地位为加快合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经济总量优势
进入21世纪之后,合肥经济增长进入加速期,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6.9%。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2102.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3%,省内经济首位度提升至20%以上。财政收入341.9亿元,增长13.5%,其中地方收入180.9亿元,增长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68.4亿元,增长3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3.7亿元,增长1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65元,分别增长10.1%和13%。随着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预计未来我市工业仍将保持高位增长。经济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了需求,拓展了空间。 到20 l 0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190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将达到800亿元。经济总量的增长必然会带动物流总需求的扩张,尤其是“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这些都为合肥市发展物流产业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3.发展环境优势
目前,中部崛起战略已开始实施,国家将在政策、资金和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对中部地区给予倾斜,合肥作为中部省会城市,会得到国内外投资者更多的关注。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发展思路,并明确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打造省会经济圈,支持合肥“全面提升全省经济中心地位”。这将进一步拓宽合肥市区域合作和发展空间,更多地获得国内分工利益和更好地发挥“后发优势”。
合肥市的“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东向发展”战略,2010年合肥被长三角城市经济圈接纳,成为长三角城市俱乐部的一员,以东向发展促进全方位对外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进一步提升合肥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显然,这一极具优势的发展环境必将促进合肥现代物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三、合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政策法规问题
物流业在合肥市规划中的地位虽然不断上升。但是:
(1)仅限于政府规划,没有出台规划细则,物流规划的可行性不足;
(2)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化的制定严重滞后;
(3)物流业多方面都是分属不同政府部门管理,没有主导部门,致使各部门的协作不足,常常出现多头管理的情况。例如:合肥迅捷物流公司接到一份由发改委下达的物流发展指导意见方面的文件,竟然是国家5大部委13个部门盖章共同下发;
(4)各个交通运输方式由于受分段、分头管理模式的影响各运输方式长期处于相互分割、独立发展状态;
2.物流基地(物流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物流园区的迅猛发展,一系列的问题也凸显出来:
(1)各级政府积极参与,缺乏合理、统一规划影响园区发展和区域合理布局。从合肥讯捷公司迅捷物流保税中心作为中国物流实验基地的建设中就可以看出,省政府、市政府再到新站区政府都参与了建设规划,起初对总体规划考虑不足,在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前提下盲目上马内陆集装箱堆场,而事实证明此项功能需求严重不足,导致空置时间长达4年之久,成为企业发展的负担,最终不得已部分改建为仓库。再则物流园区扎堆建设,单单合肥就多达十几以及在建的总计将近或超过二十个的物流园区这还不包括功能单一的物流配载中心,造成同类物流园区在同一地区的有效辐射范围内重复建设。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物流园区的空置率高达60%以上,造成大量的土地、人力、财力和相关资源的浪费现象。
(2)物流园区是一个高投入、长期回报的行业, 呈现出前期投资规模大、资金占用周期较长、投资回收期限长的特性。尽管有些物流园区的收入来源稳定性较高,但一般利润率较低,投资回报期较长,资金短缺现象也比一般制造业严重的多。
3. 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合肥的现代物流业还处在初级阶段,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还很低,从整体上看,合肥市还是低水平、小规模的物流企业居多,市场集中度极低难以实现规模效益,总体水平还远远达不到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要求。单从合肥的物流产业来看,还是以依托于批发、零售的小型快递和专线运输物流公司居多,大多集中在一些物流园区内和批发市场周边地区,真正具有规模的物流企业还是以外来的大型物流企业投资建设为主,作为其物流结点存在。像迅捷物流公司这样提供市场、仓储、干线运输、零担配送、国际物流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还是少之又少。另外,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许多物流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都比较低,导致制造企业很难找到符合其一体化物流需求条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一些规模较大且物流需求较大的制造企业不得不自办物流,或通过整合,集中管理少数几家规模较小的物流企业为其提供物流服务,从而使得合肥物流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地限制。
4.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滞后
合肥物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绝大多数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而在已经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物流企业中,80%仍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只用极少数的物流企业开始进入全面供应链系统的建设阶段。主要原因有:
(1)物流行业标准不规范,各个层面标准不一,难以实现互通互联和信息共享,影响了物流市场的整合;
(2)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不一,个性化显著,从而导致单短开发成本过高;
(3)提供基础信息和技术服务的公共平台进展缓慢且系统不能互联互通;
(4)先进的物流技术得不到有效的应用。以迅捷物流公司为例,从2002年正式开展物流信息化建设,先后经历了软件购置、合作开发、独立定制开发三个阶段,先后投入近100多万,这是很多中小型企业无法负担的。该公司的物流信息化相对来说已经步入正轨,但是在EDI对接问题上除了能够实现EDI海关报关之外,还是举步维艰,特别是与一些大型的生产型企业的对接问题尤为突出,作为生产型企业都有自己定制开发的企业ERP系统,但一来没有统一的标准支持数据对接,二来生产型企业情愿像我们提供他们系统账号用来登陆查看,也不愿意提供数据对接端口,无法真正的实现相同互联和数据共享。该公司有主导开发安徽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但是由于各个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基础建设较为滞后,导致平台的商务功能无法真正体现其实用价值。先进的物流技术在很多生产型企业中的应用较为滞后,尤其体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他们的需求不足,从而也致使第三方物流的先进技术无法普及,不能从根本上提升物流效率。
5.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现代物流业的规划和管理需要有较强的理论、技术和经验来支撑。现代物流管理者和经营者不仅要掌握运作每个物流环节所必须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对物流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协调的能力,更要求具有创新意识。目前合肥的物流人才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尤其是高层次的规划和管理人才。这种现状如不尽快改善,将会严重阻碍合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2)合肥作为国家科教基地,高校众多,但院校物流师资力量不尽如人意。物流师资力量大多是从经济学、机械工程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数量不足,补充渠道不畅,特别是教师的实践能力较缺乏;
(3)培训市场比较乱。职业资格认证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体系,如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制定了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原国家经贸委有关部门指导中国商业技师协会、中国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制定了物流管理人员、物流经理的职业标准;中国交通协会引进的国际物流执业资格认证考试(ILT)等等,各类物流培训班更是遍地开花。但这些培训往往概念讲得多,实际方法研讨得少;
从合肥迅捷物流公司的用人机制可以看出,最早的工作人员大多来自于交通运输以及管理专业的居多,从2004年开始才逐渐招聘物流专业的人员,而且并不怎么看重物流培训的资质证书,只注重实际操作能力。但是经过实际操作以及接触的物流专业学生可以看出,这些新进的物流专业人员,对中国特别是本省的物流发展并不了解,大多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甚至有些还认为我国的物流技术的应用应该具有相当规模,并不知道大多还停留在简单的机械操作阶段,甚至有些还停留在人工操作的阶段。
四、合肥市现代物流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应成立合肥市现代物流推进领导小组,加强对现代物流推进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由商务、运输、外经贸、发展改革、城市规划、土地、招商、财政等部门派员组成,负责现代物流推进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
另一方面,政府要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对物流业的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具体包括:发布合肥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指南,建立物流设施开发运营招标制度;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及外资注入物流业;利用政府贴息、物流园区土地出让金返还等方式,多方筹措物流业发展资金,设立合肥“现代物流业发展基金”。
2.科学合理地规划物流园区建设
(1)政府部门应站在全国的基础上,根据合肥区域发展战略、按照产业布局,进行合理总体规划与布局,以促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合为目标,使物流园区的建设规划与国家物流节点城市规划相衔接,解决合肥物流系统中供需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防止目前过于分散或过于集中的上项目、争项目形成的园区规划失衡、过度竞争的重复投资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重点扶持一些具有全国代表性的项目,实现示范引导作用。
(2)针对物流园区规划、审批和项目用地上加强管理,对于占用土地而又迟迟不开工的项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对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地区要严格控制物流园区项目。
(3)制定相关政策,建议针对物流园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其特点,在土地、税收、投融资方面制定相关政策,着力解决其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3.培育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
(1)支持有实力的本地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对于像安徽迅捷物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合肥市政府应该在土地出让金、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扶植政策,支持其尽快做大做强,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2)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合肥物流业应该在抓好现有物流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合肥的区位、交通及综合商务成本较低的优势,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如UPS(联邦包裹)、FedEx(联邦快递)、DHL(“中外运—敦豪”)入驻物流园区,从而带动合肥物流企业的发展,不断壮大合肥物流业实力,提升合肥物流业竞争力。
(3)鼓励大企业的自办物流公司剥离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于已经自营物流且经营状况较好的大型生产企业,应支持其在发展到适当规模时剥离出物流业务,发展成为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安徽江汽物流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状况良好,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应鼓励其进一步增强竞争实力,成为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4)整合中小物流企业。对于一些规模较小且服务种类单一的物流企业,应积极引导其依照市场化原则,运用改组联合、收购兼并、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和办法进行资产重组,从而优化物流企业的规模结构,提高合肥物流企业的市场集中度。
4.进一步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使信息化贯穿物流业的各个操作层面
(1)发挥政府在物流信息化基础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物流信息的标
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许多标准不仅要做到国内统一,还要与国际接轨,根
据《全国物流标准2005-2010年发展规划》进一步出台实施细则,特别是
加快一些急需标准的制定,比如企业间电子化物流信息交互标准、物流公
共信息平台标准等。
(2)企业应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于物流建设的重要性,充
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用市场竞争机制来促进我国企业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在资金不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
合适的信息化软件,避免盲目建立一些大而全而不能解决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的信息系统。
(3)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必须立足于高科技,充分考虑先进的物流技术的应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抢占先机。例如,目前企业应特别关注的RFID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投入,在其应用后可能给企业带
来巨大效益。
5. 充分结合合肥实际,培养全方位的物流人才。
(1)以教育机构培养为主,科学规划、正确定位物流专业各层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模拟物流供应链过程,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在企业建立专业实习基地或与企业开展培训及技术项目合作,为学生生产实习提供场所与技术支持,培养具有扎实的物流理论基础、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企业可以通过与院校、劳动技能鉴定中心合作,组织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建立面向未来的“双赢”合作机制。
(2)师资力量的培养。具体措施如下:
①从政策上鼓励物流教师的深造,对口培养专业的物流师资力量,比如对物流教师的深造给予金费补贴或带薪深造;
②鼓励引进拥有长时间物流从业经验的物流优秀人才进入物流教育行业;
③聘请知名物流企业的专业管理人员参与学校物流专业指导工作或直接代课。
④推荐物流专业教师到企业中参与实践活动,促使物流专业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不断提高。
(3)培训教育作为正规学历教育的有效补充,应逐步发展为物流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但是,这方面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对培训机构的资格严格把关,杜绝无师资、无场地,只以盈利为目的的培训机构扰乱市场。
在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通过他们带来先进的物流理念、运作模式及管理规范,从而使合肥现代物流业实现高起点的发展。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讨论,可以看出,虽然合肥市在发展现代物流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的来说合肥市的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问题还是比较多的。无论是政府还是物流企业,都应该正视这些问题,解决问题,为合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铺平道路,努力把合肥现代物流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安徽新华电脑学校专业职业规划师为你提供更多帮助【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