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2008年鸟巢、水立方代表了今天建筑闪现的荣耀和光辉,而汶川、北川大批倒塌的房子则流露了在偏远山区建筑的局限和悲哀。在那里,建筑成为凶手,成为掩埋人们生命的废墟。
2008年,我们遭遇了雪灾、地震、金融海啸和毒牛奶,我们也看到彼此被奥运的火焰瞬间映照的面孔和这些面孔汇集成关于这个国家的又一印象。2008年,的确充斥了大历史的命运氛围。而对于命运,我们只能后知后觉,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做为人的局限。我们只能身处认识这座“庐山”之中,也只能纠结于今日的事象之内,毕竟谁于此时,知道2008对于历史或者世界究竟意味着什么?
二、
不知道其实是最根本的,而知道的不是已经发生了的,或者根本就是事物的表皮和面具。至于事物本身是什么,我们可能还是不知道。
比如说我们知道在近年中,中国每天新建房屋面积占到全球总量的50%左右,这个数字让人们兴奋。它意味着太多的机会?!它意味着建筑史一次极大的繁荣?!或者,它已经揭示了一种疯狂和不可延续?!我想,我们对此知道的还是太局限!
三、
三十年前,中国改革开放起初的时候,我们开始认同一种方法,就是当我们评价认识事物的时候,不再只是纵的去比,与过去比,而是横向去比,与别的人、别的国家、别的文明比。我们的书籍开始注明在我国发生某历史事件时,西欧人在干什么,印度人在干什么。现在回想,正是当年这目光迈出的一步,正是目光的勇敢,支持了我们思维的开放。这与今天一些人借口国情如何,回避真正的比较与学习,是两种迥然不同的取舍和选择态度。
四、
我们还“知道”一些事情。比如,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最宏伟浩荡的城市化之中,未来十多年,据说还有几亿人将进入城市。
我们还知道,在世界范围内,20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我国竟有16个城市忝列其中,而中国未来的资源消耗的数字则可能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
但我们真的知道吗所有这些对于中国,对于全球,对于明天将意味着什么,带来什么影响吗?
有一首著名的歌曲唱道:“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 (注①)
这就是我们社会现在普遍的状态和心态吧。
五、
我们不妨勇敢地问下去:
我们的城市真的比较了和学习了别的城市会是今天的样子吗?
引入明星和大牌设计师就意味着建筑学的风云中心在中国了吗?我们已经是国际设计对话的一个有力的对话方吗?
事实上,我们的设计学更多留心的是外国设计的外表和立面。我们的设计之美往往在效果图上,设计追求成为盛世的华服而不是济世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我们缺乏真正思想和与事情较劲的人物。而更为制约的问题还出在支持设计学发展的工业体系上,包括施工、工艺、材料、设备等等都与先进国家差距仍然极大。而我们教育的“精、气、神”显得更象是掺水、漏气而不是相反。
三十年间,我们的确战略性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细下去看,粗放和庸俗也充斥在我们设计学的周遭。
六、
外国是中国的镜子,而我们在镜子里看到无非又还是自己。
几年间,沙漠城市迪拜一时名噪,那种胆大气豪的手笔对上了许多中国牛人的脾气,酋长的事业在中土准备追随跟风的不在少数。虽然酋长本人说得明白,要做第一,第二永远不被记住!
大丈夫当如是哉!相比酋长的气魄豪华,没落英帝国的查尔斯王子相形见拙,国内知道庞德伯里计划(注②)的恐怕仅廖廖之人,庞德伯里进行的是传统而环保居住的实验,它推崇低科技、回归传统、主张健康的生活和社区沟通,其意义在中国其实不言而喻,可惜的是在我们这里偏偏鲜有回响!
不比不学不行,与谁比,向谁学,包括学什么确也需要推敲斟酌才行。
七、
2008年,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设计的问题就是文明、文化的问题本身。设计的问题往往在狭义的设计之外,而对设计问题的解决也因此无法着力于设计的内部。
三十年的进步使三十年都没进步的东西看起来更牢不可摧,更天经地义了,这似乎就是我们要进步下去的最大困难了。
2008.9 羊城
参考文献:
注①:歌曲《好日子》.[Z].
注②:庞德伯里计划:英国查尔斯王子在庞德伯里镇(Poundbury,位于英格兰西兰部的多塞特地区,属于英国王室直辖领地)进行的传统而环保居住方式的实验。 庞德伯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一种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但庞德伯里并非一种高科技实验,而是一种低科技实验。这实验靠的是回归传统这一根本理念。
安徽新华电脑学校专业职业规划师为你提供更多帮助【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