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的逻辑架构--中国建筑师的理论跋涉
2010-01-14 12:07:57 作者: 来源:设计知识资源网
原始的木屋:
几根柱子支起一个屋顶——结构
为了遮蔽风雨——功能
取用了当地的木柱、茅草——材料
用绳索等将起连接起来——施工
屋顶的茅草上也许糊了些泥巴——构造
建在不易被野兽侵袭的地方——规划
考虑到冬日的阳光照射,遮蔽北风的侵袭——风水
大一点的有几个房间:灶堂、就寝----空间结构
有摆放祖宗牌位的一块地方---文化
如果是个村落,则有集会的广场、大一点房子——公共空间、公共建筑
。。。。。
这个原型几乎承载了现代社会所有的方面。
诚实地设计建筑,从当下出发,也许会有一些好作品出现。
上海的松江有冯纪中设计的何陋轩,临水而设。竹子的结构、茅草顶、屋面依据需要坡向四周、为了加固采用了铸铁的“脚”固定竹柱、几片砖墙穿插其间完成相应功能、摆上椅子可聊天品茶。
这就够了。原始的木屋是原创的,这个竹屋亦然。何陋轩位于上海松江的方塔园,方塔园的大门远远望去似乎是常见的中国传统建筑。但走进看却发现其屋面是钢结构的,只是上面覆盖了传统的小青瓦。轻灵的钢结构,节约的木材,为何不可用?小青瓦完全可以蔽雨,为何不可用?钢结构+小青瓦,简单的逻辑,完成了一座现代中国建筑。朴素的思想。
这时其实引出了一个话题——为何建筑不能这么做?
试想密斯当年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躺在卧室的床上,思考现代建筑的问题。他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为何不能这样做?有个钢,有了玻璃,为何不能做一个钢加玻璃的盒子?”。
朴实的思想也许就是惊人的发现。
杜尚也许有类似的经历,一日他在马桶上抽着一根雪茄,在思考现代艺术的问题。他忽然想:“为何不能将马桶送到展览会上?”
于是,又是一个惊人的事件。
我们这个时代似乎惊人的事件已经太多,似乎难有新的突破。但还是有机会。
前不久,中国室内设计艺术家艾未未,惊人地将自家卫生间展露于住宅的公共空间内,引发了央视的一场辩论。
也许艾未未只是想了:“为何不能这样做?”记得有位希腊哲学家说:“大部头的书真是讨厌。”
到上海书城看一看,书都堆成了山,真是学海无涯。
但还有孔子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既然看不过来,为何不能自己思考思考?于是,笔者试着思考一下,看看受了11年中国基础教育,7年中国建筑学教育的脑袋还能不能思考出来一点东西。
解读城市,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
市场也好,为人民服务也好,实质是一样的——是否满足了老百姓的需要。
老百姓的范围很广:家庭主妇、在校大学生、我们这些城市白领、大学教授、商人、民工、富人阶层、孩子、、、等等,可查梁晓声著《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想到这些,建筑师的头不仅大了。有着这么多的人民的需求要我们去满足,而我们生活的圈子很有限。生活经验的不足,使得很难设身处地地为这些人着想。不能满足他们,只好将我们的作品强行推销给他们,并且高高在上地说:“你们不懂艺术,我这个是好的。”或者沉迷于形式的游戏,骗骗甲方,至于盖好后怎样不管我的事。什么都能设计,于是什么也设计不好了。
上海莲花路地铁站南有一个巨大的城市花园,据说是法国建筑师设计。但由于莲花路贯穿其而过,又有环形车道围绕花园,因此噪音非常大,根本没有人去玩。其鸟瞰效果图也许效果不错的,但这是个失败之作,老百姓不认帐。
要知道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只能靠用心去体察。对西方石头建筑的朴素观察
人类建造建筑首要的是要克服重力,而石头的密度是很大的,于是石头建筑的砌筑技能的发展几乎就是其发展史。
开始的砌筑必然是原始的,象孩子搭积木一样一块块叠起来。但石头很脆,不抗拉,于是跨度不可能太大,由于是造成建筑内部柱子林立的现象。据说帕提农神庙为了获得大空间,其屋顶不得不采用木结构,为解决排水问题,屋面因此做了俩坡顶,于是从正面看有了山花。
石头建筑的结构约束太大,为了创造艺术效果,人们不得不发展出一些处理手段。柱廊:廊下的空间让给室外而以。壁柱:柱中间砌墙或墙上做假柱。柱式:将柱子这种香烟般单调的构件复杂化、分段、加线槽、装饰等。浮雕:将单调的石墙面进行装饰,利用石头能够雕刻的特点。等等。可见,其艺术的发展非常具有逻辑性,几乎类似于公式的推导。
后来结构发展了,逐步产生了拱券,尖券,飞扶壁,。。。于是大跨度空间成为可能。
建筑的手段多样了,逐步复杂化了,但其实质还是诸种构筑方式的排列组合。
为了处理立面,人们利用平面的小的进退形成了横三段等手法。利用线脚,又发明了竖三段等手法。特别对窗户这个元素进行了无尽多样的处理。
规模大了,又有了房间的排列组合的问题。
产生了各种风格: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洛可可等。
越往后越复杂,经营好的成为艺术,差的成为形式的游戏。
对于城市来说,大多数建筑大同小异,少数公建成为标志。
这个体系后来已经非常庞杂,但也腐朽不堪(虽然现在人认为它们非常宝贵)。这个体系长久以来没有大的突破,只是在原有的基础 上修修补补。对中国木结构建筑的朴素观察
木结构也面临着同样克服重力的问题。木结构是一种框架,人们发明了各种连接方式,利用木结构易于加工的特点创造了相应的构造。
开始的技术搭建不出大屋顶,但为了壮丽。人们用小建筑将大土台子围起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斗拱的作用据说是为了使屋面出挑深远些,防止雨水打湿墙面(木头易腐朽)。为了使屋面丰富些,发明了举折(所谓反宇向阳)。又极尽能事在屋顶上做文章,又歇山、硬山、庑殿、悬山等,还对这些元素进行叠加运用,制造了重檐XX等。
为了装饰,发明了漆画,其本身也有各种档次。
为了便于施工和统一,发明了模数,写了《营造法式〉。
自其发展成熟后,几千年没有大的改变,也成为一个日益腐朽的体系。
可见,建筑如同生命,其形式有自主的逻辑发展性,并不为人所控制,大师只是发现其生命者,而不是发明其生命着。建筑必将按照
自己的逻辑产生、生长、成熟、衰亡。
可见,建筑艺术的空间并不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又可见,结构、材料等技术是最大的建筑制约。
可否猜想,某种建筑结构有着一个“基因”,其形式受基因的控制。
石破天惊——现代建筑的生产。
由于设想结构、材料等技术是建筑形式的最大制约,于是我们应该感谢的现代建筑设计大师首先不是赖特、柯布等。而应该是发明钢筋混凝土的花匠,发明玻璃、电梯,现代钢结构的人。
有了这些材料、技术,大师们才得以做出自己的菜。
有的人或脑筋顽固,或迎合保守势力,或不得不那样做,他们设计出披着古典外衣而骨架是现代结构的建筑。
有的人用一些复杂手工构件装饰现代的结构。
而有的人诚实的设计,虽然笨拙,但生命力强大。如:格罗皮无私的法古斯工厂。因此,成为大师。他们是最早发现现代建筑应有形式的人。国际式建筑——造反有理
为什么这种建筑会成为国际式,而不是石头、木头、泥土。因为只有它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它材料便宜易得、施工周期短、可建大跨度、可建高层。。。
它一旦产生便有一种摧枯拉朽的力量,迅速普及到世界各地,可以说也是一种适者生存。
第一代建筑大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们:可能的迟早成为必然的。
框架结构的宣言: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底层架空、屋顶花园。
钢结构的宣言:超高层、万能空间。
玻璃的宣言:幕墙。
还有各种材料的宣言:我们能做到什么就去做吧。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物理属性及其形式的推导
既然材料和结构是建筑形式的最大约束,那么研究形式的问题以其作为出发点是合理的。
钢筋与混凝土是一种复合材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很大,但抗拉强度较小,因此作为承重的材料还是可以的,如混凝土砌块。如果要创造大空间则免为其难,除非做成拱形,据说古罗马的万神庙的拱顶就是用此材料做的,但这样其应用范围便有很大局限,因此这种材料虽然发现较早,而没有得到推广。钢筋抗拉与抗压强度均较高,只是价格昂贵些。但这两种材料一旦结合,便依其优良的性价比迅速占领了市场。二者的温度膨胀系数接近,合而为一时,高效地发挥着性能。
框架结构是最常用的,框架提供了适于人类使用的空间。为了造得更高些,增加强度,又发明了剪力墙、框筒、筒中筒、束筒等。
常见的框架是矩形的网格,偶尔使用的是三角形、六角形等网格。这样一个空间结构,如果抽调若干单元就可以形成天井、内院、中庭、共享空间等,来满足人们的各种功能需求。
国内大多数项目都是这样做的。有一种框架国内不常用——大跨度框架。用几个筒体支撑一个大跨度的绗架,筒体内作为交通辅助空间,大跨部分可以自由分割。福斯特用过这种结构,上海电视台也是如此。可以看出,它比较适合高层。
框架在水明方向上自由蔓延,适应着基地的形状。在垂直方向上的蔓延没有这么自由,受着结构的限制。通常做成上下等大的,或下大上小的。上下等大时,是我们常见的方盒子,圆柱体等。下大上小时,是利用上面抽调若干单元而成,形成退台状。下小上大是不稳定的,只可以利用梁的短距出挑实现。
框架承担了抵抗地球重力的重任,因此墙体得以解放。现在的墙体之起着分割、填充的作用。后来外挂幕墙又出现了,立面获得了无限的自由,但立面也因此沦落为一张皮。这张皮类似中国的脸谱,可以在上面自由发挥。柯布希埃的新建筑五点已经将其揭示。
钢筋混凝土还有塑性,这一点也可以利用。柯布的廊乡教堂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中国有彭一刚的甲午海战馆,它利用了这个属性做了个雕像。臭名昭著的天子大酒店也是如此。
这种材料是灰的,似乎不那么美观,于是人们用涂料、面砖、石材、铝板将其遮盖起来。但粗野主义区不是如此,他们表现这一点,如柯布、史密斯夫妇。康和安藤则表现清水混凝土细腻的质感,据说对施工工艺要求很高。
现代建筑初期热衷于表现以上的材料结构特点。后来走了一段弯路,后现代主义被庸俗化,成了随意引用历史形式片断的游戏。他们利用诠结构几乎无所不能的模仿能力开始模仿历史建筑。中国刮起了欧陆风的繁琐形式。北京号召夺回古都风貌,对大小建筑穿衣带帽。
铨结构的表现能力似乎无所不能,但也因此沦为形式的游戏。国际式造成千城一面,地域文化的丧失。
安徽新华电脑学校专业职业规划师为你提供更多帮助【在线咨询】
上一篇:浅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下一篇:我国高速公路网络化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