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旧栏目 > 学习园地 > 设计装备 > 中國重塑建築風格

中國重塑建築風格
2010-01-15 11:42:39  作者:  来源:设计知识资源网


    中國就像一個龐大的建築工地﹐幾乎每一個城市都可以見到老建築在推土機的轟鳴下被夷為平地﹐為新的高樓大廈讓路﹐也為新一代設計師以具有現代風格和功能的新建築重塑城市風貌留下了巨大空間。
    中國共產黨1949年執政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各地的建築風格基本沒有變化。各地的城市規劃設計院掌握著幾乎所有建築的設計大權。在他們手下﹐誕生了無數毫無生氣的社會主義建築:方頭方腦﹐千篇一律﹐充分體現出平均主義的共產主義審美觀。直到九十年代初一些中國建築師打破禁錮﹐情況才有了一點變化。這些建築師此前大多在海外接受過教育。
    悉尼Allen Jack+Cottier建築設計事務所上海分部的主任安妮.沃爾(Anne Warr)說﹐這方面的情況就像中國正在發生的許多事情一樣﹐新一代中國人正在迅速學習和創造著全新的事物﹐不僅建築界的情況如此﹐時裝界和其他所有各個方面都是如此。
    她說﹐中國各城市的建設速度也推漲了建築設計領域的新浪潮。各方面的發展是如此迅速﹐人們完全有機會提出設想然後馬上將它付諸實施。這就像一個孕育各種理念的溫室﹐有想法就有可能。
    王輝就是設計界湧現的新銳之一。38歲的王輝曾在美國接受過培訓﹐現定居北京。他放棄了社會工作而選擇建築設計生涯﹐在他看來﹐從事建築設計使他能以一種更具體的方式改造社會。1999年他和三名同班同學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都市實踐(Urbanus)﹐當時他們還在美國接受有關設計師資質方面的培訓。
   他們是第一批在設計中考慮到建築對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影響的本土設計師。都市實踐接到的第一批項目中包括深圳的一些公共建築﹐這些建築為深圳這個被公認為毫無特色的南方新興城市增添了不少活力。
    王輝說:“起初我們很注意建築之間的間距﹐因為(國內的城市)非常擁擠﹐有必要給人們留出一定的戶外空間。”
    兩處戶外空間──地王城市公園和Liudi Park(分別建於1999年和2000年)充分顯示出中國城市的發展步伐。都市實踐一改後毛澤東時代充滿水泥石塊的公園風格﹐設計出了一個個富有情趣﹑充滿生機的活動空間。
    比如Liudi Park以水泥地面和草地交錯﹐象徵公園附近複雜的交通狀況。設計者們還為城市公園中通常非常單調的部分注入了新的活力:地王城市公園的長椅被刷上鮮艷明快的顏色﹐公共衛生間按照中國男性和女性的特點貼上了與真人同樣大小的瓷磚。
    深圳市政府很快注意到了都市實踐的作品﹐並將很多公共藝術項目及公共建築的設計工作委托給他們﹐深圳規劃與國土資源局辦公樓就是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一個。辦公樓於2004年完工﹐混凝土與玻璃相結合的外表﹐配上內部極具美感﹑充滿中國傳統藝術氣息的木條天花板﹐儼然一派中國新現代主義風格。
   今年早些時候﹐都市實踐在奧運項目數字北京的設計競標中脫穎而出。該項目將坐落在北京北部奧運村中心位置﹐緊臨眾所期待的奧運主場館(由普利茲獎獲得者﹑瑞士建築設計師赫爾佐格(Jacques Herzog)和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設計)。作為2008年奧運會三大標志性建築中的一座﹐數字北京是迄今為止交由中國本土建築師設計的最知名建築物之一。
   四座矩形建築排成一列﹐打出具有微芯片特徵的霓虹燈﹐這就是都市實踐在數字時代以高科技為形態的建築語言﹐都市實踐的合伙創始人之一朱培說。今年42歲的朱培最近離開都市實踐另立門戶。他仍將繼續參與數字北京的建設﹐該項目已於6月動工。
   朱培的新工作室與都市實踐同在一座辦公樓﹐這座辦公樓由北京胡同內的一個工廠改造而成﹐目前已成為北京前衛建築設計師們聚會之處。
   在上海﹐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馬清運正奔波於上海的大小項目中。對水鄉青浦的再開發就是一例。由於比鄰上海﹐青浦的人口正呈爆炸式增長。但馬清運並沒有讓這個小船穿梭﹑河岸朦朧的神秘小城改頭換面──建起金碧輝煌的高樓大廈﹐而是率領一組建築設計師設計出一些新的空間﹐對現有的古老建築加以補充。舉例來說﹐這些新建築按照該城市現有格局成比例建造──不會過高﹐也不會過寬。
   此外﹐馬清運還完成了浙江大學一個圖書館的設計──深褐色的立方體讓人很容易聯想起中國寺院的小學堂。而他在西安城外設計的一處房子除了使用週圍房屋普遍使用的青石板外﹐簡直就像是立在地面的一個完全現代主義的大方盒。
   在規劃和設計中將馬清運所稱的“中國化”與現代主義元素相結合﹐這一點對於中國建築業的未來發展非常重要。馬清運說﹐如果傳統語言和基調可以幫助我們有所突破﹐我們應該將這種語言綜合起來﹐並有所轉化。
   這與49歲的建築大師張永和不謀而合。張永和剛剛被聘為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建築系主任﹐眼下已成為國際建築設計領域大名鼎鼎的權威人士。除北京等大城市外﹐中國很多二線城市也不乏張永和的作品。
   比如﹐他經常採用傳統形式作為基礎。他在北京長城腳下的公社(Commune)別墅項目中的《土宅》(Split House)完成於2002年﹐是一個四邊形中國庭園類房屋﹐通過採用有機材料達到不損害環境的目的。結構上﹐房屋以土牆配合木頭支架組成﹔庭園的概念在於分裂﹐可以擴大觀看自然景觀的視野。公社最初是想作為當代亞洲建築活生生的博物館﹐但現在是一個精品旅館。
    他的許多商業建築都建立在1949年後的工業建築之上﹐比如2003年建成﹑位於石家莊的河北省教育出版社(Hebei Educational Publishing House)。它對主導中國城市的簡陋建築物進行了全新的再創造。河北省教育出版社是大型的12層灰磚樓﹐內側鑽通了一個十字形的玻璃走廊。它融合了兩種風格﹐但仍與城市中單調的灰色具有明顯區別。
    張永和還喜歡用日常材料作為建築材料。他設計的一家北京書店在功利主義的工業化建築群中大膽使用自行車零件作為裝飾和功能性元素﹐將北京普通市民再熟悉不過的物品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安徽新华电脑学校专业职业规划师为你提供更多帮助【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