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旧栏目 > 学习园地 > 设计装备 > 现代室内装修设计理论院

现代室内装修设计理论院
2010-01-15 11:52:19  作者:  来源:


尽管还只是近数十年的事,现代室内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安排,甚至美化装饰,赋予室内环境以所祈使的气氛,却早已从人类文明伊始的时期就存在
一、国内室内设计的发展 
原始社会西安半坡村的方形、圆形居住空间,已考虑按使用需要将室内作出分隔,使入口和火炕的位置布置合理。方形居住空间近门的火炕安排有进风的浅槽,圆形居住空间入口处两侧,也设置起引导气流作用的短墙。早在原始氏族社会的居室里,已经有人工做成的平整光洁的石灰质地面,新石器时代的居室遗址里,还留有修饰精细、坚硬美观的红色烧土地面,即使是原始人穴居的洞窟里,壁面上也已绘有兽形和围猎的图形。也就是说,即使在人类建筑活动的初始阶段,人们就已经开始对 “ 使用和氛围 ” 物质和精神 ” 两方面的功能同时给予关注。商朝的宫室,从出土遗址显示,建筑空间秩序井然,严谨规正,宫室里装饰着朱彩木料,雕饰白石,柱下置有云雷纹的铜盘。及至秦时的阿房宫和西汉的未央宫,虽然宫室建筑已荡然无存,但从文献的记载,从出土的瓦当、器皿等实物的制作,以及从墓室石刻精美的窗棂、栏杆的装饰纹样来看,毋庸置疑,当时的室内装饰已经相当精细和华丽。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有 ” 与 “ 无 ” 围护与空间的辩证关系,也提示了室内空间的围合、组织和利用是建筑室内设计的核心问题。同时,从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来看,有 ” 与 “ 无 ” 也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对待的室内设计与建筑装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古以来建筑装饰纹样的运用,也正说明人们对生活环境、精神功能方面的需求。历代的文献《考工记》梓人传》营造法式》以及计成的园冶》中,均有涉及室内设计的内容。清代名人笠翁李渔对我国激进建筑室内设计的构思立意,对室内装修的要领和做法,有极为深刻的见解。专著《一家言居室器玩部》居室篇中李渔论述:盖居室之前,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 ” 窗棂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其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 ” 对室内设计和装修的构思立意有独到和精辟的见解。国各类民居,如北京的四合院、四川的山地住宅、云南的一颗印 ” 傣族的干阑式住宅以及上海的里弄建筑等,体现地域文化的建筑形体和室内空间组织、建筑装饰的设计与制作等许多方面,都有极为宝贵的可供我借鉴的效果。
二、国外室内设计的发展 
公元前古埃及贵族宅邸的遗址中,抹灰墙上绘有黑色竖直条纹,地上铺有草编织物,配有各类家具和生活用品。古埃及卡纳克的阿蒙神宙,宙前雕塑及宙内石柱的装饰纹样均极为精美,神宙大柱厅内硕大的石柱群和极为压抑的厅内空间,正是符合古埃及神宙所需的森严神秘的室内氛围,神宙的精神功能所需要的古希腊和罗马在建筑艺术和室内装饰方面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古希腊雅典卫城帕提隆神宙的柱廊,起到室内外空间过渡的作用,精心推敲的尺度、比例和石材性能的合理运用,形成了梁、柱、枋的构成体系和具有个性的各类柱式。古罗马庞贝城的遗址中,从贵族宅邸室内墙面的壁饰,铺地的大理石地面,以及家具、灯饰等加工制作的精细水平来看,当时的室内装饰已相当成熟。罗马万神宙室内高旷的具有公众聚会特征的拱形空间,当今公共建筑内中庭设置最早的原型。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以来,哥特式、古典式、巴洛克和洛可可等风格的各类建筑及其室内均日臻完美,艺术风格更趋成熟,历代优美的装饰风格和手法,至今仍是创作时可供借鉴的源泉。 1919 年在德国创立的鲍豪斯学派,摒弃因循守旧,建议重视功能,推进现代工艺技术和新型材料的运用,建筑和室内设计方面,提出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新观念。鲍豪斯学派的开创人格罗皮乌斯当时就曾提出:正处在一个生活大变动的时期。旧社会在机器的冲击之下破碎了新社会正在形成之中。设计工作里,重要的不时地发展,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表示方式 … 20 年代格罗皮乌斯设计的鲍豪斯校舍和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展览馆都是上述新观念的典型实例。
三、当前我国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现代室内设计,虽然早在 50 年代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工程建设时,已经起步,但是室内设计和装饰行业的大范围兴起和发展,还是近十多年的事。由于改革开放,从旅游建筑、商业建筑开始,及至办公、金融和涉及千家万户的居住建筑,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方面都有了蓬勃的发展。 1990 年前后,相继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里相继成立了室内设计专业;从 80 年代初开始发展到 1995 年底,全国注册的装饰企业已有 6.5 万余家,从为职工 400 余万人; 1995 年装饰企业的年产值已超过 800 亿元;为加强建筑装饰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1995 年 8 月建设部颁发了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预计 “ 九五 ” 期间,国的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事业必将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国当前的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尚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我认真对待。
主要是 :
1 环境整体和建筑功能意识单薄 
对所设计室内空间内外环境的特点,对所在建筑的使用功能、类型性格考虑不够,容易把室内设计孤立地、封闭地对待。
2 对大量性、生产性建筑的室内设计有所忽视 
当前设计者和施工人员,对旅游宾馆、大型商场、高级餐厅等的室内设计比较重视,相对地对涉及大多数人使用的大量性建筑如学校、幼儿园、诊所、社区生活服务设施等的室内设计重视研究不够,对职工集体宿舍、大量性住宅以及各类生产性建筑的室内设计也有所忽视。
3 对技术、经济、管理、法规等问题注意不够 
现代室内设计与结构、构造、设备资料、施工工艺等技术因素结合非常紧密,科技的含量日益增高,设计者除了应有必要的建筑艺术修养外,还必需认真学习和了解现代建筑装修的技术与工艺等有关内容;同时,应加强室内设计与建筑装饰中有关法规的完善与执行,如工程项目管理法、合同法、招投标法以及消防、卫生防疫、环保、工程监理、设计定额指标等各项有关法规和规定的实施。
4 应增强室内设计的创新精神 
室内设计固然可以借鉴国内外激进和当今已有设计成果,但不应是简单的剽窃 ” 或不顾环境和建筑类型性格的套用 ” 现代室内设计理应建议结合时代精神的创新。本世纪末,一个经济、信息、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时提出新的要求,相应地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生产、生活活动环境的质量,也必需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怎样才干发明出安全、健康、适用、美观、能满足现代室内综合要求、具有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这就需要我从实践到理论认真学习、钻研和探索这一新兴学科中的规律性和许多问题。目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形势大好,乡村化进程加速,建筑事业、乡村建设都面临史无前例的好机遇,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建筑的发展仍有不足,乡村设计呼唤多多;乡村建设存在混乱,建设实践缺乏切实的理论指导;乡村规划在学术人才等多方面准备缺乏,建筑教育有待改革 … 这些问题并非杞人之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积极地解决各种问题的同时,发展建筑学的理论既显得迫切又属根本。认为要从基本理念加地域文化,从时代模式探索中国建筑发展道路。
四、从基本理念加地域文化,从时代模式探索中国建筑发展道路。
1、基本理念 回归基本原理
建筑理论汗牛充栋,眼花缭乱,似令人无所适从。有关部门热衷于举办国际建筑设计或乡村规划竞赛,外国优秀的方案对我建筑创作可以有所启发和推动,但并不能解决中国建筑的方向问题。尽管历史上国际竞赛胜利的例子并不少见,但失败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何况竞赛的胜利与实施,相当水平上,还取决于任务书指导思想的明确、具体评选人的水平与业主的决策,筹办不当将带来负面的影响。面对当前混乱的局面,就像 1999 年国际建协《北京宪章》所强调的建筑学的发展要回归基本原理,需要朴实的理论。建国初期所提倡的建筑方针:实用、经济、美观,这仍然是建筑发展的基本之点。实用 建筑的根本功能还是为人们目前和未来塑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经济 建筑总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物质财富,现在国力大增,但社会追求奢华成风,铺张浪费惊人,堪称 “ 时弊 ” 1992 年,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将可继续发展作为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必然选择,国政府作出了许诺,国际建协号召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与优化资源配置,这也是建筑发展的一条基本准则。建筑设计不当带来的单幢建筑或成组房屋的浪费,乡村发展战略与规划失误带来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甚至难以扭转。因此,要对城乡建设的经济予以更多的关注,重新认识评价规范,建立建筑经济评价体系,重视可行性研究。美观 求新是对的但不能与环境割裂,不能抛弃整体性的原则。何况建筑反映的国家和地区文件的水平,时代历史的纪录。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的基本原理有着不同的更宽阔、更复杂的新内容。如安全问题,如今不只不能忽视建筑与城市的平安问题,而且要从规划布局上对可以预防的方面予以更根本的考虑。掌握基本理念 建筑工作者要将种种基本理论融入到观念中去。以人为本、结合自然、可继续发展等都是 20 世纪后期总结进去的珍贵经验和战略,现在不能流于空谈。深邃、宏大的哲理都需要落在实处,要深入到各个方面去。令人遗憾的现实的许多问题和口号每每对不上号,如乡村道路建设,究竟是以人为本还是以小汽车为本?名曰 “ 生态建筑 ” 之类的设计很多,但真正节约了多少资源和能源?宏观与微观并进 建筑学、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要宏观与微观并进。宏观方面包括世界的洲际的区域的整体性思考,全球化、全球经济活动、全球城镇体系的形成等,要促进建筑学的进一步繁荣,推动世界乡村化的进程;微观方面,如建筑物理环境研究,要向深层次推进。 9.11 事件 ” 后,反对恐怖主义的罪恶之余,西方有识之士认为,对有些已习以为常的事情应该重新思考。如超高层的摩天楼是否合理?乡村 CBD 规划是否能按 “ 华尔街模式 ” 如此密集?乡村的平安工作怎样纳入乡村复杂的巨大系统中?否要在各个方面重复上个世纪西方发展走过的道路?特别是从中吸取哪些教训?等等。这些方面对我拟定未来发展模式的思考都应当有所启发。
2、地域文化 全球文化与地域文化 
从本质上讲,建筑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全球化的建筑有其合理的内涵。另一方面,不同地域的建筑各有特色,有其特殊规律,一部建筑史原本就是地域文化发展的总和。从大的方面说,欧洲与美洲就有相当大的差异;即使在欧洲,西欧与东欧又有所不同;西欧中,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荷兰亦各有特色。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中,乡村也各有地方特色,如美国的波士顿、华盛顿、旧金山等风采各异。印度、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找到自己的道路,杰出建筑大师的作品也带有强烈的地域印痕。中国从历史地理条件发展,历来就有文化上的分解。陈述彭院士将地域文化分为绿洲乡村、港口乡村、盆地乡村、平原乡村等,并且精辟地分析了国城镇化的历史文化背景,列有 12 个都市群,与中华民族多元古文化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中国近代建筑也有利用地域特色的优秀作品的实例,从 50 年代起更有佳作陆续出现。因此,要有更为宽阔的地域视野,全方位发展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同时,发展建筑地域文化,促进建筑创作的繁荣,而不能流于建筑外表新式的追求。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 从历史长河看,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以来,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先是欧洲,后来扩展到美国,建筑也是如此。历史上中国有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遗产,但近 100 多年来,科技技术发展滞后,建筑学也不例外,国际竞争中目前仍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全球化进程中学习吸取先进科学技术,发明全球优秀文化的同时,更要有一种文化自觉的意识、文化自尊的态度、文化自强的精神;面对强势文化的挑战,要像维护生物多样性一样,对文化多样性进行必要的维护、发掘、提炼、继承和弘扬。批判地发扬优秀区域文化,作为 21 世纪建筑新发展的地理起点 研究建筑、规划和普遍性与特殊性,将普遍的道理和乡村与建筑地域性的特点结合起来,不只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再创造。只要不抱偏见,坚持基本原理,将全球影响与地域文化构成和谐的关系,就可以成为 21 世纪建筑发展新的地理特点,迎接 21 世纪中华文化的人文复兴。乡村结构、建筑群、风景园林发明等方面,都应依据各地特点,各赋特色。建国以来,不同地区,如岭南、江南等都已创造出了有地方风格的建筑,这就是明证。同时,要加强对中国激进建筑的研究。先辈梁思成、刘敦桢老师是中国建筑研究的先驱者,要吸取、消化他贡献,但绝不是说中国建筑就仅限于此了还要将理论的研究、扬弃与再创造的过程,融汇在今天的设计创作中。不但要 “ 拿来主义 ” 还应当把我土壤上新的发明 “ 送出去 ” 为世界建筑文化的繁荣作出贡献。
3、时代模式 乡村化是时代的主旋律
 新的世纪里,国乡村化水平从 1990 年的 18.96% 提高到 2000 年的 36.1% 有人预计, 2010 年及 21 世纪中叶将达到 45% 和 65%. 国外专家预言, 21 世纪初期影响最大的世界性事件,除了美国的高科技外,就是中国的乡村化。弧立地谈论建筑而不从乡村化考虑则很难得到全面的结论,建筑界应当明确乡村化是建筑发展的基础。切实地探讨发展模式问题,少追逐时髦样式 建筑的功能、形式和周围环境的联系等本是建筑的基本要点,也是创作的依据,各个时期包括当前的建筑风格、各种主义也有值得研究之处。时下的形式主义泛滥,有愈演愈烈之势,不能不在此大声疾呼。展望新时代,信息科学的进步、后工业社会的来,带来种种发展的契机,生态学的发展带来环境研究方面的进展;同时我也看到地球上资源有限,建筑无节制地耗用能源及物质财富着实令人担忧,社会发展的贫富差别和地区差异也在扩大,这些都与建筑有关。当前大规模的建设不只是盖房子,而且是建城市,更本质地说是塑造未来社会!建造当前和未来的生活环境。事物原本是一个整体,应该从整体加以分析。应从各个方面来研究未来发展的模式。对于各地乡村规划的结构与形态以及建筑的创作,都应当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发展发明,不应该老生常谈,更不能为时尚所感,盲目追求样式。从工程学的重组的启发 工程学领域,基于工业革命这后新兴技术的兴起,有工程学的重组之议,而在建筑学领域探讨新时代的种种变化也有必要引入重组的概念。当前的任务是寻找新秩序。就文化而言,既要承认、认识多元文化,又要看到多元带来的种种纷繁与杂乱;就建筑与城市的结构与形态而言,要从仅局限于单幢建筑造型的精心设计扩展到建筑群的发明以及乡村设计与规划结构等的思维与技巧;就社会而言,要在规划建筑上真正落实以人为本,以社会为单位,建筑环境中创造和谐的物质条件。总之,要从多种模式上追求 “ 和而不同 ” 乱中求序 ” 总之,要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人工建筑与自然建筑的结合。既重视建筑自身,又重视建筑之间的空间塑造,提倡紧凑的乡村,开阔的地景。因此,要吸取 20 世纪现代建筑成绩,认清其不足,自觉地整合、寻找前人所迸发出的尚属零散的智慧的火花,作为 21 世纪新的时间起点。

 

 

 

 


安徽新华电脑学校专业职业规划师为你提供更多帮助【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