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舟 宣城市第八中学 返回首页
2006年的那场雪

个人简介:

黄维舟,男,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文学学士,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宣城市第八中学教师。宣州市教学先进个人、宣州区模范教师、宣州区课改先进个人,宣城市第二届教科研先进个人,宣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中语会重点科研课题子课题组负责人,市级科研课题主持人,参与编写省颁教辅一本。辅导学生作文多人次在省、市级报刊发表,《作文导报》特约编辑。有多篇论文、文学作品在《江苏教育》、《教育导报》、《教育文汇》、《教师报》等报刊发表。

散文创作谈: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除了教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带给孩子什么呢?我们的课堂是不是仅仅局限在狭小的教室?带着这些思考,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我以课堂教学为语文学习的根本,尽量创造条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拓展了语文学习空间、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而且并没有如我常担心的会影响语文学习成绩。

因为我认真地做了这些教学上的尝试,所以心中就有了许多感触。“情郁于中,自然发之于外。”于是,我将所做之事以及自己的感受抒写出来。这次写作使我体会到:散文创作首先得有真实的生活,同时要有真切的感悟,还需要优美的文笔。

2006年的那场雪

2006年的那个冬天是我在S 镇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很多的往事已如那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悄悄融化消失,而对于2006年那场雪的记忆却深深地刻在我心中,难以忘怀。

那天早晨,当雪飘落的时候,我正坐在办公室面对着一份中考试卷细细琢磨。再过一个学期,我所带的这班孩子就要参加中考了,做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丝毫不敢懈怠。所以,在这个学期最后的一个月,我加大了短文阅读训练量,进行了几次中考模拟测试,按照我的同仁们常走的路子,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落实。

但我从自身的学习经历中深切感受到熏陶濡染的作用。我不喜欢将一篇篇文章大卸八块、条分缕析得支离破碎,我更喜欢用“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理念来指导语文教学。同时,特别重视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总是利用一切契机适时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接触自然、社会中增加体验和阅历。
但是,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是不是会像有些老师所说的那样,将会影响学生中考成绩而得不偿失呢?我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雪,还在窗外纷纷扬扬地下着,不一会儿的功夫,地面就蒙上了厚厚的一层,而空中,如棉絮、似鹅毛般的大雪仍然铺天盖地的往地面落,整个天地之间变成了一个雾蒙蒙的世界。约莫有两节课的时间,雪势有所减弱,地上已然银白一片。这可是多年少雪的江南难得的一场大雪啊!

我推开了面前的中考模拟卷,专心致志地静静地望着窗外的雪地,一个新的课外活动方案在脑海中快速酝酿。

上课铃声又一次响起,我挟着书走进教室。教室里没有了往日的宁静,男孩、女孩的笑闹声真可以说是人声鼎沸。地面一片狼籍,到处是残破的雪球、融化的雪水,墙壁上、黑板上、讲台上都残留着没有化掉的雪团。我知道,一场雪仗已经冲破了因中考带来的心理紧张提前开始了。班长按常规喊“起立”、“坐下”,孩子们有些羞赧地看着我,似乎在等待着一场可预期的训责。我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望着下面目光灼灼、满脸通红的学生们,从他们脸上我读出了热切的渴望。我轻轻地问:“想出去玩吗?”孩子们先是一楞,然后拼命地点头,脸上露出幼孩般天真、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简单交代了几点注意事项,我们就悄悄地列队出了校门,踏上去往小河边的小路。

小河在学校后面,平常季节可说是水草丰茂,是学生们嬉戏、散步的好去处。冬天来了,河水已经很浅了,露出窄窄的河床。小河两边是宽阔的河堤,堤两边生长着粗大的桦树和杨柳,靠近农户家的堤旁还长着茂密青翠的水竹,但现在都披上了一层银妆,堤上的枯草上也堆积着厚厚的雪。一开始,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慢慢地走,有顽皮的男生还唱起了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这首歌,只是把2002改成了2006。刚到目的地,孩子们就分立在小河两边,从地上捏起雪球,嘻嘻哈哈用力向对方砸去。一时间,宁静的乡村被一片喧哗吵醒,久违了的欢声笑语在冬日的田野无邪地回荡着。男孩子不顾一切地奋力“战斗”着,雪球没有轨迹的到处乱飞;女孩子打着各种颜色的花伞,无奈地躲闪着袭来的雪团。有个顽皮的女孩,躲藏在堤边丛生的竹林里,待人走过猛地摇动竹枝,簌簌雪花便落在毫无防备的孩子们一头一脸,一个个仿佛成了白胡子白头发老爷爷,于是,一阵开心的爆笑骤然响起。也有些文静的孩子,一边观察着雪景,一边蹲在那儿在小本子上记着什么。还有的互相搀扶着,远离打闹的同学边漫步边谈着什么。我跟在他们身后,用一架小型摄像机悄悄拍下他(她)们欢蹦雀跃的身影,留下他们欢快的笑语、爽朗的笑声。

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不知不觉中,一节课便悄悄地溜走,从学校的方向传来下课的铃声。带着满心的欢喜和不舍,孩子们踏着泥泞的雪路返回学校。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将三年来所拍摄的语文课外活动影像资料制作成一张光盘,取名为《青春》。中考前的一个下午,在阶梯教室,我们全班举行了《青春》首映式。片中,往日的一幕幕又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千年古树前的合影、茶花岭上的攀岩、教堂里的祈祷、烈士碑前的肃立……这一幕幕场景,让人觉得是那么的遥远,看着又是那么切近。尤其是孩子们与雪共舞的情景,仿佛就在昨日,一个个欢快的镜头令人忍俊不禁又那么令人忧伤。屏幕上,孩子们在奋力地投掷、大声喊叫、开心大笑;教室里,学生们却出奇的安静。就要毕业了,就要和朝夕相处了三年的老师、同学分别,我不知道此时此刻他们年轻的心在想着些什么。看着,看着,我发现在一些孩子的脸上,眼泪像融化了的雪水顺着脸颊慢慢地流淌、流淌……

返回首页